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首页 - 成果报告 -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- 正文

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

发布时间:2022-11-05 作者: 点击量:

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

成果以开放式创新理论为指导,按照“打造新平台聚集培养资源、拓展新方式强化联合培养、创建新机制保障培养质量”的改革路径,系统推进。

(1)双向赋能,多渠道集聚培养资源

2011年以来,按照科学研究、成果转化、企业孵化、人才培养四位一体,上接国家战略、下承产业需求、向内打破学科壁垒、向外加速成果转化的功能要求(见图-2),构建多种形式的开放式创新平台,聚焦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,集聚优质培养资源。实现校地在“学科建设与平台建设、人才培养与区域需求、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”三个层面双向赋能。


图-2  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思路


协同创新平台。与政府、工业界联合,筹措资金100多亿元,在大湾区8个地市打造了11个政校、校企、政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,服务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,支撑工程人才培养,增厚研究生的“产业底色”

工大创谷。打造华南地区最大、广东省内高校唯一获得9项国家级荣誉的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--工大创谷,向内打破部门、学科壁垒、推动培养资源共享,向外对接行业企业、汇集产业资源,探索跨学科、多专业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,为研究生植入“双创基因”

粤港澳合作平台。瞄准产业发展急需的“卡脖子”问题,发挥港澳“桥头堡”作用,依托教育部“111”引智基地、粤港澳联合实验室,打造对接港澳优质创新资源的开放式创新平台,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

(2)双向联动,多方式推进协同育人

依托平台建基地,拓展协同育人方式,将学校人才培养融入产业创新过程,提高研究生创新兴趣和工程实践能力:

集群式。与政府合作建立基地,以基地为中心,高校群交织企业群,交互促进区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,探索“高校群+基地+企业群”育人方式:招生指标单列、1年校内+2年校外、双导师、项目制(企业出项目、双方导师审定并共同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)培养。典型为与佛山、东莞、中山、省科学院等基地开展的联合培养。

辐射式。在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基地,以学校为核心、平台为支撑,辐射企业群,探索“广工+基地+企业群”育人方式:招生指标单列,2年校内+1年校外或1年校内+2年校外、双导师、项目制(即企业出项目、平台与学校审定、双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开展项目研究)培养。典型为依托广工大佛山研究院等开展的联合培养。

点射式:在龙头企业或港澳高校建立基地,依托领军企业和港澳高水平大学,探索“广工+基地”育人方式:双导师、1年校内+2年校外订单式或2年校内+1年校外的培养方式。典型为与广东巨轮模具股份有限公司、香港科技大学等开展的联合培养。

集成式:依托“工大创谷”,聚焦“双创能力”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。对竞赛和创新创业团队,以学分置换、创新创业实践替代专业实践、组建跨学科导师组+创业导师+产业导师联合指导等举措,探索“集成式”培养。

(3)双向发力,全过程保障培养质量

创建“一线双闭环”质量保障新机制(见图-3):

一线。即以全程质量保障为生命线。

校内闭环。发挥学校主体作用,构建内部质量评价体系,对课程教学、专业实践、学位论文环节全程监控:以课程建设、督导、评教等监控课程教学质量;以实践计划、中期考核、总结答辩等手段监控专业实践质量;以开题、中期、论文盲审与督导抽检等监控学位论文质量。

校外闭环。发挥基地主体作用,建立“六位一体”的专业实践保障体系:成立基地联合管理机构;完善企业导师选培制度;制定源于企业真实问题的项目遴选办法;建立经费资助体系;制定考核评价标准;构建就业保障机制。

校内外联动。成立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,推动校内外在培养方案、课程建设、师资队伍、实践平台、培养质量等方面协同。选聘企业导师1300多人,开发实践课程186门(含国家一流课程1门),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126家,每年数千位行(企)业专家进校交流指导。


图-3  “一线双闭环”质量保障机制